“卧龙伸筋”的联想 --王兴祥
我是一个刚学游龙拳的人,我从网上看到很多游龙拳的视屏,他(她)打的都很好,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的东西,对我启发很大,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。由于条件的限制,我是照着余大师的书和视屏学的游龙拳,没得到余大师的面授,因此我打的拳里面错误太多了。我真羡慕那些能得到余大师亲自面授的人,这是一种福份。但在我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,也看到有些人的招式和动作与余大师书中以及教学、示范片里面的动作不太一样,所以产生了一些疑问。我想把这些疑问讲出来,如能得到大家的帮助,对我将是极大的帮助。
我下面要谈的是对“卧龙伸筋”这一式的理解,不一定对,只是抛砖引玉,如有不对,敬请大家斧正。我们先看余大师做的《卧龙伸筋》:该式共由14个分动作组成,整个动作完成后,仿佛一条神龙在睡醒后,长长的打着哈欠,舒展着筋骨,尽情的扭动着身躯,渐渐的进入到腾飞的临界状态。这个起势的动作充分表现出神龙由甜睡到清醒,马上就要行云布雨的正个过程,身中的内气由自我的运转,开始萌生出有意识的转动,真是“道自虚无生一气,便从一气产阴阳,阴阳再合生三体,三体重生万物昌”。一种静中气动,以气运身,气行身动的组合动作油然而生,好一个气象万千,万紫千红。从意境上来说,神龙慢慢醒来,动作由小到大,缓慢而自然。没有那种被惊醒时会出现的突发高难的动作出现,画面是那么的恬静和享受,这就是游龙拳给人的一种不同于别的拳种的初步印象。
我们再看网上有一些老师做的《卧龙伸筋》:第一动是左腿向左跨半步,成与肩同宽的分腿站立姿势。这里他们少了“丹田气机冲动,由内向前,向左再向右旋转,带动身体微微右转,两腿微微下蹲,重心移至右腿......”这一重要过程,反而把陈式太极拳的起势先做了出来。我认为这样做完全破坏了卧龙伸筋的意境,且静中气动,以气运身,气行身动也没得到很好的贯彻。陈式太极拳是非常好的拳种,他有他的的特点。但如果你把游龙拳起势中的“内气带动身体微微右转,两腿微微下蹲,重心移至左腿......”,加到到陈式拳的起势中,他还是陈式拳吗。游龙拳是拳,也是功,他更注重的是“气内行,意内守,神内敛”。
再下来,余大师卧龙伸筋中的动作3是“身体微左转,同时提起左脚跟,脚尖向左前划弧进半步,脚跟着地......。动作4是“身体继续左转提右脚,向前向左划弧,落于左脚内侧......。注意这里是右脚向前向左划弧,这里的右脚是由于身体重心的前移,把它带上来的。而不是有些老师的先向右再向前,再向后,最后在左脚旁落地。有的甚至不落地直接再向右迈步做下一动作。单从意境上来说,他们从开始的左脚向左跨半步到现在,这条龙就不像是自然睡醒的,倒好像是被人硬拉着惊醒的。你看,本来右脚是身体重心向左前移动时被带上来的,现在却要向右再向前,这不象是被人硬拉过去了吗。我们说,一套拳不是看你的动作是多么的花稍,是看意、气、劲、力是怎么有机的结合的,阴阳是怎么转换的。如果意、气、劲、力没能很好的结合,重心倒换的不合理,阴阳不分,就不合一阴一阳为之道的拳理。试想当要求你的重心倒在左脚时,而你的右脚却还要再向右向前再向后,那么这时的阴阳怎么分呢。这样做出来的动作,就是你的动作再慢,身体平衡掌握的再好,阴阳也是模糊的。
我们再看余大师在谈到收功动作时说的话:“收功与起势步伐大小,次序不能随意,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。”这些话,对起势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起作用,不能因为余大师没有专门指出是哪一个分动作,就可对那个动作随意改动。每一种拳种,他的起势和收势,都是不能改动的,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,更是对这套拳创始人的一种尊重。正象一套拳从什么地方开始,结束时还要回到原地一样,虽不是硬性规定,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。另外起势和收势也是一套拳的形象代言人,人一看起势就大概可以看出是什么拳种。你看,杨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的起势和收式就完全不一样。
我们学拳,先要形似,再到神似。形似要一丝不苟的模仿,从中体会到这套拳内在的东西,然后再到神似。不能以自己对这套拳的理解,或对某一个动作的理解来随意的改动。如是这样,千人有千人的理解,游龙拳就会有一千种版本。传到最后,游龙拳就会被改的面目全非。其实,这种现象已经出现,这种做法,还被美其名曰“理解不同”。
我有幸的看到,游龙拳要对教练员进行考核,和颁发资格证书,这是非常必要的。余大师讲游龙拳不会失传也不会误传,足以看到余大师掌门人的高瞻远瞩和大师的风范。2015年元月1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