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堪称完美的拳--转载瑩火虫的信纸日志
练了多年太极拳后,发现太极拳在健身方面好像有些不完美的地方。比较强调腿部的锻练,对身体的拉伸不够,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:
1 、强调了松柔,所以对整个身体的拉伸不够, 2、要求松肩沉肘,不能提肩,所以肩部得不到锻练。3、要求念胸拔背,不能扩胸。所以胸部不能充分张开。4、要求百汇穴与长强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,不能弯腰、后仰、不能弓背,所以任脉、督脉、和脊椎得不到充分拉伸。
谁都知道,人伸个懒腰是很舒服的,其实这里面酝含着一定的道理,人在伸懒腰时全身的经络得到充分的拉伸,无意中使经络得到了锻练,从而使气血能畅通,因此人伸了懒腰后能感到舒服。而太极拳的一些要求恰恰不能使人的腰身充分伸展。虽然太极拳强调了对腿力的锻练,但也强调腿不能伸直,故腿部的几条重要经络也不能得到拉伸。为了弥补以上不足,府内派杨式太极拳体系里另有专门让身体拉伸的行功,府内派杨式太极拳体系包含有108式大架、108式老架、小架、智捶、桩功、行功、点穴等,每一套拳的侧重点不同,智锤、108式大架和老架好像是侧重于基本功的锻练,小架侧重于技击,桩功练内劲,行功练拉伸、观赏过府内派杨式太极拳108式大架,里面的云手动作,强调了肩部的锻练,与杨澄甫宗师传授的85式大架不同,府内派108式大架的云手,双手随着转腰高高举起使肩部得到充分运动,看过108式老架的演练,单单一个揽雀尾就重复做了几次掤捋挤按,在此过程中重心不变,始终坐在一条腿上,我试练了几次,实腿很受力,确实对腿部的锻练很充分,因些我觉得如果每天把府内派体系里的桩功,行功,套路都练上一遍,养生、健身的效果一定不错。但问题是现代人工作烦忙,怎会有那么多时间去练这么多东西?加上府内派杨式太极拳的体系一直秘不外传,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套体系,所以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老头、老太太在练太极操,他们不懂拳理,不懂经络和穴位,以为只要练好套路就能健身,于时有些人一天练3-4次套路,我曾经在人民公园见过一群老年人,每天早上至少练3遍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,甚至有人练5遍,练得满头大汗腿脚发软。到头来该得病还得病,甚至有几个得了癌症,那些没得癌症的人都有什么膝盖痛、心脏不舒服等等。因为那些人不懂得,他们这样博命练反而伤了元气。正确的练功方法应该是涵养丹田,让元气得到保充,让经络得到拉伸,让气血沉到脚底,让心灵得到放松。
多年来为了达到健身,养生的目的,除了练太极拳外,我还加练了易筋经,吐纳术来弥补太极拳的不足,但深感时间不够,于是我一直在心里想,如果有一套既能拉伸经络,又能涵养丹田,又能锻练腰腿,又容易练,同时又不占用太多地方和时间, 又能导引内气的拳就好了,练了太乙游龙拳后,我发现这套拳正好能满足我的要求。
太乙游龙拳巧妙地将气功、腰腿功、緾丝走化功、内劲自摩功结合在一起, 能让自然界的气与 人体的真气有机结合,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。如金鸡斗蟒、送鸟上林、仙鹤伸腿、还有最后一个无量天尊,对腿部的功力要求较高,腿部无力的人通过这几个动作的锻练,可以增强腿劲和平衡能力,又如万念归一,这个动作可以使全身得到拉伸、旋转乾坤通过头和腰后仰,让督脉,任脉、大包得到锻练、双龙戏球通过旋转丹田,让元气得到补充、雄鹰捕食既拉伸了上身经络,又让下肢的膀胱经得到锻练。在每个动作中还加上转腰、转腕的动作,这是揉合了陈式太极拳的緾丝运化功,让脊椎左右旋转,既锻练了督脉和背部的膀胱经,又疏通腕部经络,让习练者能顺利将气血通过背部导引到手指。一套拳只需要二平方左右的空地就能练习 ,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,身体得到充分拉伸,丹田得到前后左右的运转,补充了元气,容易产生内劲。同时整套拳的动作名称起得生动、形像、易记:如金鸡独立、白猿献果、卧龙伸筋、道袖双舒,仰敬天神、俯拜地灵,这一个个动作名称叫得多么形象生动,拳架漂亮像行云流水。是长拳?是太极?是舞蹈?是瑜珈?似精灵舞动如龙游太空,如梦如幻、美伦美奂。让习练者如痴如醉。不论是观赏的人还是习练的人沉浸在其中,都能得到美的享受。习练太乙游龙拳还能指导习练者融汇贯通太极拳的拳理,使太极拳水平得到提高。怪不得在古代作为皇家养生的拳种,秘不外传。我长期习练太极拳和易筋经,应该说功底不错,但自从习练太乙游龙拳后,也感觉腿部吃力。太乙游龙拳,一套堪称完美的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