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家拳的养身原理/余安仁
——1991年《气功天地》第一期/湖南省气功科学研究会主办
内家拳与其他拳种一样,具有艺术、体育、技击、哲理等方面的共同性,但它又具有动作圆活、柔和、绵绵不断、上下内外浑然一体、动中求静等特殊性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它的体育性、防病、治病、健身、修身、养身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,已为世界所关注。它是我国古代养生术中一颗灿烂的明珠。内家拳虽有不同的门派,但他们的养身原理基本相同,归纳起来有,返还、仿生、阴阳三个主要方面。
一、逆行返还原理的运用
返还既是古代健身长寿的一种主要技能,也是内家拳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。道家认为:“顺行成人,逆行成仙”。要健康长寿必须做到“返朴归真”、“归本还原”。“逆行”就是与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顺序规律逆向而行。“返还”就是将生理与心理状况返还到年青时代去。把逆行返还作为目的是不可能的,但作为一项延年的技能、作为练功的指导思想却是可取的。
婴儿的肢体最柔软,越老越僵硬,最后硬得不能动了,人生也就宣告结束。我们的肤肌以及内脏,健康状况下是柔软的,出现病变就硬化。有些学科把物体的硬化说成是老化,硬化与老化成了同义语。内家拳要求柔软、灵活、协调,这正好与肢体变僵硬的衰老倾向逆道而行。有了逆向力量的出现,衰老的顺向速度就肯定会减慢。老年人筋骨变硬,肢体歪斜、佝偻、萎缩。针对这种倾向,练拳时就应注意“正骨柔筋”,动作舒展,内劲对拉,节节撑开。人们常说:“人老先老腿”、“人硬先硬腰”、“人老背驼”、“人老眼花”。针对这些衰老现象,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性锻炼。在拳术运动中,注意腿部力量、腰部灵活性的锻炼,背要直、眼要活,做到“虚领顶劲”,“尾闾正中”,“步随身换、眼随手转”。懂得了逆行返还原理,对一些内家拳的指导用语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。例如:“含胸拔背”、“神内敛”,它决不是要求你驼背和眼睛呆滞不动,因为这是衰老的特征。逆行返还原理是要求与衰老倾向逆道而行的。
内家拳都强调“气沉丹田”。人在未出生前,都是靠胎盘,从肚脐眼来吸收营养和进行呼吸的,出生后才用口和鼻进行呼吸。气沉丹田,能引动先天之元气。古代养生家认为: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,练到能用肚脐眼呼吸了(胎息法),也就返到了出生前之先天。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各种不同年龄的人,他们熟睡后呼吸的外部特征,有这样的规律:未成年的孩子是用小腹部一起一伏地进行呼吸,青年人和身体健康的中年人都用上腹部进行呼吸,老年人用胸部(没有练过气功和内家拳的人)呼吸,衰老和体弱多病的人,大多用肩部的上提和下压来进行呼吸,临终前就上升到用口部的一开一合来进行呼吸,口再往上也就一命呜呼了。可见从小长大到衰老死亡,气机的的变化,是从小腹部步步上行到口的。为了对抗衰老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,我们就要与这种现象逆道而行,做到“气沉丹田”。养生之士认为:“气归元海寿无穷”,“练得丹田暖暖热、此是神仙真窍决”,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但有些人为了达到“气沉丹田”的效果,有意地往下压,往外鼓肚子,这也是不正确的。下压下挤容易引起胃下垂,肛外脱。衰老的现象是气上浮,五脏六腑往下垂。按照逆行返还原理,就应气下沉,五脏六腑往上提。因此“气沉丹田”要与“提肛縮肾”、“虚领顶劲”相结合。有些人还认为,肚子鼓得越大就是气沉丹田了,我们也可以从逆行返还的原理来判断他是否正确。儿童熟睡后的腹式呼吸,是有节律、柔软而又自然的,老年人却恰恰常出现肚子鼓账的毛病。由此可见,所谓“舒胸实腹”的“实腹”,不是鼓肚子,而是指意念与气机的下行。
良好的心理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,良好的生理又能产生良好的心理,它们是互为因果关系的。逆行返还原理不但能指导练拳时的正确肢体运动,还要注意用来指导心理活动。古代养生家有清静派、主性派之分。它们的形式虽有不同,但其实质相同,都是要求修身养性,都认为心理活动,高级神经的活动对人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提出要“反扑归真”,要求我们练功时的心理状况,归回到童年时期的真实淳朴境界去。这样就能诱发、加快恢复已衰退的生理机能。
从人的外部肢体到内部精、气、神的各个方面,都要运用逆行返还原理,这样练内家拳的养生长寿效果才会更好。
二、仿生原理的运用:科学家仿效鸟类和海豚的运动特点发明了飞机和潜艇,电视机的室内天线也是模仿昆虫的触须生产出来的。有人认为仿生学是从外国引进的,实际上它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古老科学。例如在养生术上就运用了仿生学的原理。形意拳的十二形,就是模仿十二种不同动物的形态;八卦掌要求:龙形猴相,虎坐鹰翻;太极拳要求:形为博兔之鹄,神如捕鼠之猫。功法中的“大雁功”、“鹤翔功”、“太乙游龙拳”、“太乙龟息功”等,也都是运用仿生原理来达到养生目的。
动物中速度快、敏捷、神气外露的大多寿命短,如猴子、猎豹、蜂鸟等;行动缓慢、柔和,神气内敛的大多长寿,如大象、乌龟和蛇,大象能活一百二十多岁,据记载乌龟和蛇的寿命能达一千多年。内家拳的外部形态缓慢、柔和、绵绵不断、神气内敛,这正好与长寿动物的特点相吻合。内家拳还要求柔中寓刚,刚柔相济,这也符合乌龟外刚内柔,蛇外柔内刚的特点。 狗每分钟呼吸五十次,只能活十四年左右,蛇每分钟呼吸二至三次,乌龟每分钟呼吸一至二次,它们的寿命都很长。内家拳练到一定的程度,要求动作与呼吸相配合,随着功力的加深,动作越来越慢、柔和,呼吸也就随之变得缓慢柔和了,可以每分钟达到一至二次。而不练功的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十四至十八次。我奶奶从小起一直坚持练内家太乙游龙门拳术及有关功法,寿终九十八。她生前我曾测试过她的呼吸,练动功时每分钟八次左右,练静功时每分钟只有一至二次,正好与乌龟的呼吸频率相合。 乌龟有坚硬的外壳保护,又耐饥渴,能在水中,也能在旱地生活。它只有嗅觉,没有听觉,对外部条件没有苛求,没有惧怕感,所以它神气内敛,动作缓慢、安详、性情温顺,怡然自乐。内家拳不但在外部形态上,就是内在精神面貌上,也模仿着长寿动物的特点。
三、 精、气、神与阴阳辩证规律的运用
阴阳辩证规律,天地万物无所不包,无所不至。哲学上谓之对立的统一。数理上的正负,生物界的雌雄,世间之天地等等。但内家拳锻炼主要考虑的是运动中肢体间的阴阳,人体内在精、气、神的阴阳,人体与外部环境间阴阳关系的平衡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说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诀,精气乃绝”,要通过内家拳的锻炼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,这些阴阳关系不可不知。
内家拳外部形态上的阴阳关系有开合、浮沉、伸縮、上下、前后、虚实、进退等,在运动中应注意这些关系间的平衡。不要手总是开没有合,脚只有縮没有伸,二只脚之间,一只脚实为多,另一只脚虚的次数和时间又过多,这都是不适宜的。长期外部形态上的阴阳失衡,也会引起人体内部机制的阴阳失调,而产生疾病。这与养生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。在内家拳运动中,应注意运用阴阳互根,阴阳互生的原理来达到阴阳之间的平衡。
精、气、神是生命的物资基础,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,是生命现象及其变化的根本。三者是互相关联、互相促进的。其中精是基础、气是动力、神是主导。它们又能相互滋生,《类证治裁》中说:“神生于气、气化于精、精化气、气化神”。古代养生学中也有“练津化精,练精化气,练气化神,练神还虚,练虚合道”之说。
精,有阴精和阳精之分,阳精又谓先天精,阴精又谓后天精。先天精禀承于父母,后天精是由水谷精微化生,通过脾胃运化而成。古代养生术主张“练津化精”,是有道理的。津液就是唾液,唾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,对水谷精微的化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打拳前应先静立片刻,调心、调身、调息,舌砥上腭、意守金津、玉液二穴,津生满口,再通过内视,用意将津液缓缓送入丹田后再练拳。拳后口有津液也要用同样的方法送入丹田。若练拳后口干舌苦,肯定是练拳的方法不对。手脚生硬,心急神燥,内外不调,心火、肝火上升所致。道家认为:“水升火降以结丹,阴尽阳纯以成道”。水为肾水、火为心火,丹则是精、气、神之凝结。练拳的人常说:“熟能生巧,巧能生精”。熟,就是动作纯熟。巧,就是方法正确。拳练完后津液满口,就证明你练拳的方法正确,达到了练津化精的效果。
气,有内外阴阳之分,内气为阴,外气为阳。内气中柔气为阴,刚气为阳。外气中,除空气外还有天阳地阴之气。体内还有元气、宗气、营气、卫气等等。内家拳要求意气合一。在锻炼过程中,我们意念能够支配,能有意识地进行锻炼的气,仅是对空气的呼吸以及鼓荡于肢体表里的刚柔两气。通过对这三种气的锻炼,其它有利于人体的气自然也得到了采取、营运和强化。初学拳不要也不能够考虑气,动作正确、熟练、协调后才能练气。先自然呼吸后腹式呼吸,再根据开、放、沉的动作进行呼气,合、收、浮的动作吸气,进行呼吸与动作的部分配合,使呼吸达到深、匀、长、和的功夫境界。随着外气的锻炼而引动内气,一旦内气显现,意念就要从外气转到内气上去,神化气行、外刚内柔,如古代养生学家所说:“刚气御外而制伏客气,柔气处内而静养天真”。外放发力动作配合呼吸,刚气御于外;走化动作配合呼吸,柔气养于内。对于气的意念走化不能过强,过强谓之着相,容易出偏差。对气感要若有若无,勿忘勿助,道法自然。
神,分为元神和识神。元神为阳,识神为阴。元神是无思虑、无优喜,明朗、安祥、慧而不用,含宏光大,是无为的; 识神是思虑、得失、谓之心猿意马,是有为的。在练功的初、中级阶段,使用的是识神。动作方法正确,熟练自如,进入高级阶段后元神就出来了。养生者谓:“练有为之功,修无为之道”。内家拳所要求的“神敛”,是指识神的收敛。通过长时期的正确锻炼,识神由显变隐,元神由隐变显,这才是正确的方法。
练拳时既要考虑人体内在阴阳关系,又要考虑与外部阴阳关系的协调、平衡。《黄帝内经》灵枢本神篇中说:“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署、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”。冬天阴气重,夏天阳气强。为使得内外阴阳调和平衡,冬天练拳应加强刚阳之气的鼓荡,夏天就应注意阴柔之气的存养。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养生之道。
古代养生学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。逆行返还原理、仿生原理,精、气、神以及阴阳辩证的规律,是其中最为突出,最为重要的几个部分。在内家拳的锻炼中,注意这些规律的运用,其治病、健身、养生的效果就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