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就在武林中听闻余老师大名,终于在今年三月见到了余老师及其夫人田老师。见面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,闲聊中,原来我俩早在N年N年之前便已见过面了。那时候,余老师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。一天晚上,他受我们大屋邻居杨博、我们称为“杨博士”的邀请,来参加大屋举办的PARTY,当年叫“文娱晚会”,余老师唱了一首俄罗斯歌曲,一亮嗓,所有人都被他那浑厚而富有磁性的男高音吸引住了,从此留下深刻印象,以致事隔N年N年之后,还有非常清晰的记忆。当年的我,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,因此未曾得知余老师大名。
余老师是将门之后,也是皇室后裔。他的父亲、祖父均是原国民革命军的将军,祖父余韶将军还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将领。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简历:
余韶(1891--1962)中将。原名斐生,号述虞,湖南平江人,生于1891年7月30日。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第1期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。1932年任第5师参谋长,1933年任第36军96师286旅571团团长,1935年入川追剿红军,1938年6月任第36军96师少将师长,1939年参加桂南会战,1940年任第5军96师师长,1942年参加远征军印缅抗战,1943年1月任第5军中将副军长,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新兵第2集训处第4总队总队长,1946年任第5军官总队总队长,1947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,1948年拒任第5军军长,1949年8月在长沙迎接解放。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。注:网上搜到的这份简历遗漏了余韶将军参加辛亥革命的记录。本博主依据余韶将军未曾公开的手稿《湖南辛亥首义事实的鳞爪》补充于下:余韶将军时任清军第二十五协成旅第四十九标副目,于辛亥年(1911年)农历九月初一日在长沙参加了推翻清政府的起义。
而余老师祖母则是清皇室爱新觉罗氏、满清最后一位皇帝——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姑妈。
说起长沙武林旧事,余老师如数家珍,我就是从他那里得知,巫家拳除湘潭冯、李两支外,还有另外一支嫡传。
此前,我曾听说长沙武林中有一位余文斌是解放前很出名的巫家拳师,于是向余老师讨教。余老师说,他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位本家,旧社会长沙著名巫家拳师只有两位,一位是黄忠义,另一位则是“刘石匠”。正是因为余老师这番话,使我找到了刘石匠传人,弄清楚了他们这一支巫家拳的缘起与传承关系。
余老师的太乙游龙拳出自家传,自幼由祖父余韶将军亲自传授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余老师受美方邀请,曾前往美国教授太乙游龙拳。在美国出有书籍和光盘。而今,又应国内出版社之约,正在编写《七十二闭手》等武术教材。
半个月前,我应余老师夫妇邀请,前往他们在长沙东郊影珠山上建的别墅做客。影珠山,即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先生笔下的隐居山。向氏巨著《江湖奇侠传》中的大侠柳迟,便是从隐居山出去的。对此神仙福地,我久已神往,获余老师夫妇邀请,自然喜出望外。
影珠山有东影珠和西影珠两座主峰。还有“九间房”等极富神奇色彩的洞穴。余老师曾以此为背景,写了一部中篇科幻小说,篇名就叫《影珠山传奇》,发表在国外杂志上。
影珠山也是长沙抗战的北战场。据当地村民介绍,当年日军四次攻打长沙,在这里遭到中国军民的殊死抵抗。 一位姓谢的村民指着一个叫腰子坡的山头告诉我:当年,中央军在那里战死了很多人!又指着后面的两个山头说:战死的军人后来全埋在那两个山里,每座墓都有墓碑。那一片竹林中原来还竖立有一座纪念华表。可惜所有墓碑和那座华表,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修水库时全被挖去做了基石。
第二天上午,我独自在那两个山头的灌木丛林中转悠了很久,希冀能找到一块残存的墓碑。可是,除了能依稀见到一些当年战壕弹坑遗留下的痕迹外,一无所获。
为了寻找抗战遗迹,我三次爬上东影珠峰顶,这里正在建大庙,据说在ZF规划中,影珠山要建成一个旅游景点。我有些感叹,觉得更应该为当年抵御外侮,壮烈牺牲的抗战将士们建一座忠烈寺,让他们永享后人祭祀,才对得住这些殉国的先烈。
影珠山上还有一座朱家老屋,村民说是前总理朱镕基的老家,前总理两三岁时即住在这里。此前我只听说过朱家花园。听说前总理在这里还有一处旧址,于是在村民带领下,赶过去拍了几张旧址照片。回来摆渡,网上有介绍,旧址是有,却不在这里,而是在影珠山一二十里外的安沙镇。然而,影珠山上的村民却言之凿凿。百思不得其解。
余老师夫妇一回到他们的养静园,就忙开了。余老师换下外衣,顶笠荷锄,去照看他园中的树木花草,该施肥的施肥,要松土的松土,须修整的修整,倾斜了的用支撑扶正。余老师夫人则忙着打扫里里外外的卫生,做饭给大家吃。
看到余老师戴着草帽在园中忙碌,活现一派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田园景象。不禁羡慕地对余老师说道:余老师,您在这里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呢!
余老师饮食上恪守“早上不吃油盐,晚上不吃荤腥”的信念,中饭后必小睡片刻。除习武外,还爱好围棋、胡琴,并不时吊上几嗓子。心境豁达开朗,甚至带几分童趣。因为养生有道,虽已逾古稀之年,仍然身手敏捷,神采奕奕,精力充沛。确实是神仙般人。
2012年6月